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咸宁KTV招聘网 > 咸宁热点资讯 > 咸宁名言/句子 >  东晋王朝偏安江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且有所发展幸有淝水一战保存半

东晋王朝偏安江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且有所发展幸有淝水一战保存半

2022-12-07 00:17:44 发布 浏览 515 次

东晋王朝偏安江左,经济文化中心南移,且有所发展。幸有淝水一战,保存半壁江山。但朝野崇尚浮华奢靡,清高自傲,清谈成风,只顾目前享乐,以有限的生产焉能应付无限的消耗,财力枯萎,补救无方;在这种情况下,不思纠正弊端,反而粉饰太平,归罪货币。权臣贵族多人主张废除钱币,争论激烈。而收缩通货,多用小钱,并行谷帛。东晋沿用孙吴旧钱,有大钱“比轮”,中钱“四文”,和沈充所铸小五铢,时称“沈郎钱”,仅重一克,薄小如榆荚。东晋在货币政策上,不得不实行通货紧缩,不敢放铸大钱加剧通货膨胀。如鲁褒和成公绥二人所著两篇《钱神论》,就批评货币拜物教,主张限制货币的权力。东晋所行的通货紧缩政策到南朝时有所发展,这是在长期货币混乱中被迫引发出来的。

南朝货币

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从公元年刘裕灭东晋建立宋王朝起,至公元年隋灭陈止,共计年。鉴于两晋和以前各朝货币混乱的经验教训,均不敢铸行大钱,深忌通货膨胀,主张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在当时南北对峙形势下,南朝国土日小,人口日少,生产增长不快,军政开支庞大,财源短缺,物资匮乏,亏耗日巨,物价暴涨。再加上这四朝的统治者争权夺位,相互残杀,结党营私,荒纵暴虐,社会动乱不已。于是多在钱币重量、成色、币材及数量上大做文章,意图以此来应付困境。当时对此颇多争论。如刘宋时范泰反对尽收民间藏铜来铸钱。周朗主张限制货币的作用。沈约则从主张限制货币到主张完全取消货币。这些议论对当时的政府决策有一定影响。刘宋初建国时,采纳范泰意见,不增加铸钱。文帝实施一些减轻民众负担的措施,形成余年的“元嘉之治”。元嘉七年(),立钱署,铸“元嘉四铢钱”,形制同五铢钱,质量较好,推行较顺利。至元嘉中期,钱币流通相对平稳。后期渐次减重,引起私铸增多,钱恶值贱。元嘉二十四年(),准刘义恭建议,行大钱,以五铢钱一当四铢钱二,公私均感不便,旋即取消。当时沈演之、何尚之等均对铸大钱驳斥,认为货币数量过多,会刺激物价上涨,动摇国本。孝武帝孝建元年(),改铸“孝建四铢”,重.克,钱文为薤叶书,钱益薄小,百物踊贵。废帝永光元年(),又铸孝建、永光、景和三种二铢钱,更轻小恶劣。且私铸成灾,大小轻重不一,质量更差,如“未子”或“来子”,无轮廓,不磨镱。最轻小者叫“荇叶”、“鹅眼钱”、“纟延环钱”,一千钱积起来不到三寸长,入水不沉,极易破碎,斗米万钱,商旅裹足。造成一次历时余年的恶性通货膨胀。明帝泰始元年()整顿钱制,废钱署,停铸钱,禁私铸,专用古钱,准钱谷通用,大力收缩通货,结果造成宋末市场钱荒。

萧齐(南齐)继续加强紧缩通货,很少铸钱。仅有一次令刘浚在四川试铸,因成本太高而停止。由于多方过分收缩,又引起钱荒。

萧梁铸钱种类很多,钱制更乱,因而引起一次长达数十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综其原因,除萧梁政治腐败、内部争权外,关键在于梁武帝萧衍自以为是,昏庸懦弱,轻信南下来降的侯景,任其揽权行霸,肆意暴虐,终于被囚台城饿死。随之四方兵起,战火蔓延全国,生产停滞,库空如洗,就赖实施铸币减重减值来对付,最终专用铁钱,更加速其政权解体。晚期国土分裂为三,互相攻伐,为强邻所吞并,国亡族灭,一败涂地。据《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三四六载:“梁初,惟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湖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武帝始铸“大样五铢”和“公式女钱”,分别各重三克多和二克半,前者肉好周郭皆备,后者无外郭。二品并行。民间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五铢女钱,定平一百,五铢雉钱,五铢对文等。普通四年()禁用铜钱,铸行铁五铢,值更低,引起大量私铸。晚期铁钱堆积如山,币值惨跌,交易者以车载钱,论贯使用,不复计数。敬帝太平二年()铸“四柱钱”,正反面各有两个星点,故称四柱,钱径.厘米,重.克,色发暗,一当细钱二十,后改当十。细钱指当时私铸二柱钱及鹅眼钱。后铸正面有二星点的“二柱五铢”,禁用细钱。因铁钱贬值,铜钱价贵,出现“短陌”现象,有人以或为陌者,以上称为长陌。政府屡令足陌,民间不理。武帝末年,竟以为陌。

陈初,承梁丧乱之余,铁钱不行,钱货混乱。市间杂用二柱钱和鹅眼钱,其价相同。但二柱钱重而鹅眼钱轻,民间乃私熔钱牟利,又间杂以锡铁。文帝天嘉三年()“改铸五铢”,重约.克,一当鹅眼钱十。宣帝太建十一年()铸“太货六铢”,以一当五铢钱十,后改当一,与五铢钱并行,重约.克,是六朝钱中最精美者。但因不便使用,旋废,仍用五铢钱,直至陈亡。其岭南诸州多以盐米布交易,不用钱。陈朝疆域狭小,因原来三梁各地多被强邻吞并,陈钱的流通范围也很狭窄。

综观南朝货币状况,以紧缩通货为主,形成一次货币平稳,两次通货膨胀,三次通货紧缩。从全局看,是乱多于治,对民众造成重大危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朝败亡原因。

北朝货币

在中国北方大分裂的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崛起于晋北。公元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到公元年统一北方,与南朝刘宋对峙。初时,还过游牧生活,经济落后,实行物物交换或以谷帛牛羊为交易媒介,租赋、俸给、赈恤均以布帛计算,不用钱。孝文帝(~)改制,厉行新政,实施均田制,很快发展农业生产,内外商业也迅速展开。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重三至四克,铜质粗恶,文字湮漫,强令全国通用;在各地设炉为民铸钱。官俸也以钱支付。宣武帝永平三年()铸“水平五铢”,重约.克,五字交股作直笔,边缘阔。初时制作稍好,不久大为减重,有所谓鸡眼、环凿等名目,有些钱比榆荚还薄。各地流通情况复杂,有的只用古钱,有的则用绢帛。钱轻物重,米价一斗千文。孝庄帝永安二年()改铸“永安五铢”,形制重量同永平钱,少数钱有四出纹或穿上有“二”字。允许民众携铜到官炉铸钱。故意抬高币值,当时绢布市价一匹钱,政府按每匹钱出售,原意用以回笼民间钱币,不料反而刺激私铸,币值更为惨跌。而且当时铜价一斤文,熔铸小钱可得余文,钱多而滥,钱币流通情况更为杂乱。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