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还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臣下的正确谏诤,勇于采纳。孙权与群臣曾在武昌临钓台饮酒,皆酩酊大醉。孙权还兴奋地说:“今天晚一大家都要畅饮,一醉方休!”老臣张昭沉默不语,起身走出台外,孙权派人将张昭叫回来,问张昭说:“不过是一起作乐,你何必生气?”张昭答道:“过去商纣王作酒池肉林,竟长夜之饮,当时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觉得是作恶。”孙权听后,默然不语,思虑再三,深感惭愧,遂命罢酒。不过孙权到了晚年,也难免犯了老人病,他刚愎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臣,排斥忠良,与前期英雄作为相比,简直判若两人。随着猜忌心的日益加重,孙权专门设置了校事、察战两职,用以监视文武百官。
公元年,孙权病死。
司马炎
公元年,司马炎以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几乎一样的口吻,接受了魏帝曹奂的禅让,建立晋朝。
司马炎即位后,首先要处理的是内忧外患。这内忧是他的父祖带来的。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皇位铺平道路,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曾经对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外患即是东吴,蜀汉已平,而此时的东吴虽不足以与西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因此,要解决内忧外患,巩固自己的统治,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于是司马炎刚即位,就下令让已成为陈留王的魏帝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用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然后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一箭三雕之法,缓和了朝廷内患、安定了蜀汉人心,还赢得了吴人的好感,进而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使国家从动乱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打下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之策。司马炎力求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年曹操曾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建国方针,但到了曹丕,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向腐败转化,魏武当年的风范已是明日黄花。皇帝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连绵的战乱,更使百姓处于惨淡的生计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提出无为而治的方针是适宜的。
公元年,司马炎下令,晋军二十万分几路伐吴。吴军为了阻挡晋军的进攻,也早有准备,他们在长江的险要之处,布下长长的铁链,又在江中埋了长丈余的铁锥,企图使晋军的战舰陷入尴尬的境地。王是个有谋略的将军。他早就作好伐吴的准备,在益州督造了大批战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眺望。所以也称作楼船。见吴军的防御如此,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吩咐晋兵造了几十只大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还在木筏上灌足了麻油,一点就着。他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底下,被木筏扫掉了。在碰到拦在江面的铁链以后,王命令点燃木筏,一时间,木筏燃起熊熊大火,烧了一段时间以后,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王的水军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大队战船就顺利地打进东吴地界,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
他们一路南下,直驱建业。这时,另一路陆路大军在王浑的率领下也势如破竹,合围建业。在两路大军的夹攻下,建业城中的孙皓成了瓮中之鳖,只得素车白马,肉袒而缚,投降西晋。东吴这个立国近年,曾经雄踞江东的国家,终于断送在亡国之君孙皓的手中。
司马炎灭吴之后,认为基业已成逐懈怠下来,开始追求享年。当年雄姿英发的司马炎,由于纵欲纵乐,很快就体虚理力亏,朝不保夕。公元年,这位开国皇帝与世长辞。